消防安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然而,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对消防安全的重视,假借消防部门的名义实施诈骗。今天,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这些消防诈骗的常见手法,并提高警惕,以保护自身的财产安全。
近期接到群众举报,部分不法分子伪装成消防执法人员,前往商店进行所谓的“消防检查”。在检查过程中,他们声称单位缺乏特定的消防设施,并要求在其指定的公司做购买,威胁如不购买就将面临处罚。
一些诈骗者以“免费消防知识讲座”的名义,邀请各单位参加消防培训。他们利用受众对消防安全的重视和对知识的渴求来夸大火灾的威胁,营造紧张氛围,并在讲座结束后,借机推销如灭火器、防烟面具等设备,价格往往远高于市场价。有些产品甚至是伪劣品,关键时刻可能没办法正常使用,严重威胁到生命财产的安全。
不法分子还会假冒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声称有工程建设项目对外承包并请求单位推荐施工方。在施工方与骗子联系后,他们会以很多理由,如“合同保证金”或者“关系疏通费”等,骗取施工方的钱财。
诈骗者通过传真或电子邮件,向单位发送带有“消防部门公章”的紧急通知,内容可能要求参加新的消防安全条例培训并将费用存入指定的私人银行账户,也可能以消防整改为由要求交纳“罚款”。这些文件看似正规,但实则是精心伪造的,一旦信以为真进行转账,资金便会瞬间落入骗子手中。
消防监督员在执法时会穿着制式工作服,并携带相关证件。若遇到自称消防人员的人,应要求其出示证件,并通过拨打当地消防部门的官方手机号进行核实。对通过电话或网络联系的“消防人员”,更要提高警惕,切勿轻易相信其说辞。
消防部门从不以任何名义指定购买消防产品,在检查或培训时也不会推销器材或书籍,更不会在检查现场收取罚款。如果有人以消防部门的名义提出这些要求,无疑是诈骗。
面对消防器材的推销,要保持理性,不被对方的虚假宣传所迷惑。应仔细查看产品质量和资质,并挑选出正规的消防器材销售经营渠道,如专卖店或大型商场,并索要相关的合格证明。如果对产品的正规性存疑,可访问“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中国消防产品信息网”等官方渠道进行查询。
如果发现诈骗嫌疑,务必立即拨打110报警,向警方详尽描述骗子特征、联系方式和诈骗手法,并积极努力配合警方调查。同时,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通话录音和文件资料,以便为案件侦破提供支持。
提升自身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消防诈骗,共同维护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和社会秩序。